时间:2021-10-20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原标题:西太平洋水下,日本放出这头“白鲸”…… 西太平洋的水下,迎来了一条会搅混水的钢铁“白鲸”。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,14日,日本海上自卫队“大鲸”级潜艇的二号艇“白鲸”号当天在神户市的川崎重工业公司神户工厂举行命名和下水仪式。 共同社援引海自和该公司的介绍称,“白鲸”号标准排水量约3000吨,全长84米,宽9.1米,是日本国内最大级别。可见它继承了冷战后日本常规潜艇大型化的趋势,也意味着它具备较强的远洋作战能力。 法国《海军新闻》网站分析指出,从外形看,“白鲸”所属的“大鲸”级和之前的“苍龙”级区别不大,但其内里则大有不同。除了静音性能和艇上鱼雷等武备方面的进步,从日媒披露的各种消息来看,搭载锂离子电池是其技战术性能方面最大的“看点”。据称,此举可以延长该型号潜艇水下高速潜航的时间,减少上浮充电的频次,从而可以增强潜艇的隐蔽性,这对常规潜艇的作战隐蔽性而言至关重要。当然,日本直接跳过斯特林机式的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,选择“锂电动力”是吃螃蟹之举。其安全风险和具体性能究竟如何,仍然有待观察。 ▲“白鲸”号潜艇下水仪式现场(日本防卫省网站) “白鲸”号潜艇的命名和下水,同时也继承了海自一线潜艇部队“年轻化”的特点。目前,“亲潮”级和此后的“苍龙”级构成了日本海自水下部队的骨干。其中,“亲潮”级的首艇“亲潮”号1998年入役。在世界常规潜艇范围内,其艇龄仍算很年轻。但它和二号艇“满潮”号已经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转为练习艇。在世界潜艇部队范围内,这种以旧换新的速度是非常罕见的,足见日本海自格外看重其潜艇部队的精锐化。日本企图用装备的质量优势,换得西太平洋水下对抗优势的心态不言自明。 潜艇对日本海自的重要性,还能够从它们的艇名中窥得一二。对海自舰艇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会清楚,今天日本海自的很多舰名直接沿用了二战时期日本海军的舰名。“苍龙”级潜艇的名号,就是从同名航母那里继承而来。拿航母之名来命名潜艇,可以说是一种“升格”,可以看出“苍龙”在海自阵容中的分量。而作为在性能上青出于蓝的“白鲸”,下水时艇艏覆盖的图案与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的旗帜别无二致,意欲何为不言自明。日本通过这种“小动作”,堂而皇之让侵略历史的符号登堂入室,将侵略历史“光荣化”,把军国主义基因悄悄传递下去的野心,值得我们警惕并认真应对。 按照此前日本海自潜艇部队部署的惯例,“白鲸”号服役后很可能也会部署在吴港和横须贺港,成为应对所谓“西南事态”的急先锋。它们的出现,顺应了美日同盟在该地区兴风作浪的需要,增大了发生地区军备竞赛的风险,破坏了地区的安全局面,只会动摇地区的和平和稳定。 诚然,“白鲸”是当今先进常规潜艇的代表。但它并非无法克制。比如,通过水声传感网络的构建,就可能及时抓住其踪迹。在珠海航展上,反潜无人机的出现也让人窥见中国在反潜新技术方面的探索成果。另外,我军的固定翼反潜巡逻机,是专业的“黑鱼杀手”。这种新质力量航程远、速度快、滞空时间长、具备快速反应能力,拥有强大的搜潜和攻潜能力,能够有效降低甚至清除敌潜艇的威胁。总之,面对空中和水下的立体化先进反潜网络,一两条想要兴风作浪的“白鲸”,难逃作茧自缚的下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