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0-01-08 点击: 次 来源:不详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65次开窗见雪山,30次看见四姑娘山幺妹峰,贡嘎雪山出现4次,8月10日到8月16日连续6天幺妹峰持续现身。昔日古人吟诗描雪山,今朝数据分析科学观。成都一半导体制造企业工程师张巍,利用观山爱好者的观山报告,制作出成都2019年观山大数据,数据盘点成都观山记录。 成都眺望大雪塘 65次在成都遥望雪山 6月5日成观山幸运日 张巍是成都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工程师,在纳米级别的芯片空间内,从海量数据中通过蛛丝马迹把控产品质量;生活中,他是资深的观山爱好者,用600毫米长焦镜头锁定连绵雪山,感受天地大美。张巍把诗意的观山做成了大数据分析,他试图利用专业知识寻求在成都遥望雪山的内在联系,并希望能有专属观山预报出现。 通过观山记录,张巍发现,2019年大成都范围内,有65次雪山目击报告,大于2018年的56次和2017年的50次。其中,成都观山“旺季”出现在7、8、9月,其中7月有12次观山记录。 张巍在楼顶观山 经过多年记录张巍发现:每年4-6月是成都的观山旺季,对应到24节气中,则是清明到大暑期间;12月-次年2月较难见山,一天之中则是05:30-08:00和18:30-21:00有最佳观赏效果。 有趣的是从2010年到2019年间, 5月13日和6月5日,有4次同一天观山记录,堪称成都观山幸运日。 龙泉山看四姑娘山幺妹峰 除了常规的远眺雪山美景,7月25日,还出现了日落幺妹峰的美景,8月11日更是出现了贡嘎山和幺妹峰同框的奇观。 让张巍印象深刻的是4月9日,“那天早上幺妹峰和大雪塘再次露脸,4月10日,雪山晚霞突然同框,再次燃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。”谈起每一次雪山出现的情形,张巍如数家珍。 雪后大雪塘 追拍雪山 耗资万元买镜头 冬季6点半, 夏季5点半,张巍家的灯总是在小区里第一个亮起。6年多来形成的生物钟,让他不用上闹钟也能准时醒来。从成都犀浦的家到公司只有20分钟车程,剩下的是张巍和雪山的独处时间。 温江长大,犀浦工作,除了在重庆念书,张巍的生活轨迹没有离开过成都。“雪山其实一直在那。小时候我在温江也看到过雪山,只是不知道是什么山。”没有相机,也没有更多的地理知识,“只觉得很美”是张巍对雪山的最初印象。 张巍制作的观山数据 为了方便工作,毕业之后张巍把家安置在了犀浦,极好的视野让他有机会在小区楼顶遥望西边群峰。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的既视感让张巍开始系统进行山峰拍摄。随着摄影技术的提高,设备也更新换代。相机从最先的数码卡片相机,发展成专业单反。张巍也从对山峰一无所知,到了如指掌。为了能记录山峰更多细节,张巍又购买了一个600毫米长焦镜头。 张巍很享受每天在楼顶的独处时光。清晨,站在30多层高的小区天台上向西眺望:点点街灯中,城市尚未醒来,西边山峰若隐若现,或是日照金山,或是云蒸霞蔚。每天在晨光中,和不同的景致一起迎接新的一天。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失望,正是这种不确定性让他着迷。 张巍制作的观山数据 发挥专业特长 把诗意观山制成大数据分析 在公司,张巍带领团队负责生产线上的芯片制造。作为工程师,他和他的团队从数据中研究分析出现的问题,并提出解决方案。为什么不对观山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呢?2016年,张巍开始尝试用工作中的思路,将拍摄到的雪山进行精确记录。从雪山出现次数、出现时间、都在电子表格中仔细记录,并用图表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。 单纯拍摄记录已经不能满足张巍,他还尝试将诗词中描绘的景象通过摄影作品展现。从“雪岭界天白,锦城曛日黄。云作玉峰时北起,”到“山如翠浪向东倾,岷山雪霁排银壁。”这些古人诗词中充满想象的画面,张巍都尝试用自己的相机来捕捉。除此之外,他还抓取了月落盘龙山,月落幺妹峰等难得的画面。 张巍制作的观山数据 “怎么看待不同区县观测到不同结果?什么样的观山效果可以定义为‘观山日’?”下一步,张巍希望用数字化来定义可见与不可见。 随着基础数据越来越多,张巍觉得气象部门可以推出观山预报。“现在的天气预报软件有洗车指数,钓鱼指数,完全可以推出观山指数。”张巍觉得,可以通过基础数据的分析整理,再综合降雨、能见度等气象条件,推出观山指数预报,把在成都遥望雪山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进行推广。 封面新闻记者 杨涛 摄影报道 |